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单身一族七夕怎么过?厦门“一人食”餐厅成新选择!

单身一族七夕怎么过?厦门“一人食”餐厅成新选择

时间:2025-08-18 23:55:35 来源:分化瓦解网 作者:百科 阅读:742次

单身一族七夕怎么过?一人食“一人食”餐厅成新选择

吃的不是寂寞,是单身自在

单身一族七夕怎么过?厦门“一人食”餐厅成新选择

昨晚,在“一人食”火锅店内,族夕择不少年轻人正在享用火锅。过厦见习记者 黄涵 摄

海西晨报讯(见习记者 黄涵 记者 钟宝坤)七夕节是门餐小情侣秀恩爱的日子,一顿浪漫晚餐是厅成必不可少的。许多餐厅都瞄准节日消费,新选推出了花样繁多的一人食情侣套餐产品,这已经不是单身新鲜事儿了。值得一提的族夕择是,随着单身群体消费能力的过厦不断提升,目光敏锐的门餐餐饮商家马上跟上,纷纷为“孤独的厅成美食家”们推出“一人食”服务。

近日,新选厦门陆续出现了“一人食”餐厅,一人食这些餐厅主要为单人群体提供用餐环境。精致的空间内,摆放一碗一筷一碟一勺,让单人群体用餐更为舒适,“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”变得更容易实现了。

“一人食”餐厅悄然兴起

据悉,随着单身群体的不断壮大及年轻群体日益习惯独自用餐,厦门许多商家瞄准商机,纷纷打造“一人食”的餐厅。

昨天是七夕佳节,记者在位于莲景三路的蜗捞火锅店内看到,晚饭点时间,小店内几乎座无虚席。店内为食客设置了一个个隔间,食客的前方和左右都设置了挡板,吃饭时不会互相打扰。

湖里万达也有“一人食”火锅店,记者在店内看到,如果顾客需要服务员的服务,需要按服务灯。隔间内设置了充电设备、单人电磁炉及挂钩,如果食客就餐未结束需离开,只要抬起“我没吃好”的小木板,就可以避免餐食被服务员误收的尴尬。

“独自一人时更愿意选择来这种餐厅,有独立空间,不会被人打扰。”在位于仙岳路的一家“一人食”火锅店里,市民何女士说,在这类一人一隔间的餐厅吃饭更舒适,不需在意他人的眼光。不只是何女士,不少单身“90后”同样倾向于选择有单人套餐的餐厅,甚至是单人单桌的就餐模式。

花心思满足单身群体需求

蜗捞火锅负责人林先生告诉记者,他们希望为单身群体提供独立的不被打扰的环境。“我们按照一人食的分量进行出餐,可以避免食物浪费。目前一人食餐厅在厦门尚未普及,而单身群体独自吃饭的需求逐渐增加,我们正是瞄准了这一商机。”

记者了解到,单身食客一般在寿司、面食、煲仔饭等单品类简餐店铺里消费,多数以吃饱快速为目标,对就餐环境要求不高。但对于以“一人食”为噱头的餐厅来说,食客是奔着轻松、自在的吃饭环境去的,经营者就需要花更多心思了。业内人士分析称,“一人食”餐厅要综合考虑地段租金、菜品结构以及人员成本等因素,成本相对更高。

商家深挖“一人份”商机

事实上,不仅是餐厅,“一人”模式在其他餐饮领域也流行开来。《2018生活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“单人的自我乐活模式”正引领一场全新生活方式的变革,在此背景下,一人份食品受到商家关注。

《2018京东食力消费趋势年度报告》显示,“一人食”类食品2018年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60%,购买主力是26-35岁人群,今年以来江西、上海、福建、宁夏、黑龙江成为“一人食”食品消费金额增速最快的地区。根据京东超市食品销售数据显示,2018年“一人食类食品”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60%,各种“自热火锅”“自热钵钵鸡”“自热螺蛳粉”等“一人份”食品受到消费者追捧。

线下的实体商场和卖场也纷纷推出针对单身群体的小分量食物。记者走访厦门多家沃尔玛、中闽百汇及菜市场发现,250g的牛肉、500g的大米,以及100g以内的速食产品摆满了货柜。市民张女士表示,自己独居,更喜欢挑选小分量的食物。“现在很多商店都有这种小规格小分量的食物,对我来说很方便,即使价格贵一些,只要质量好,我也可以接受。”

(责任编辑:休闲)

相关内容
  • 添加迷迭香提取物及植酸的鱼鳞明胶可食膜对鲫鱼保鲜效果的影响(一)
  • 探访南京新婚辅导室:有人笑着离开,有人领完证大哭
  • 玻璃杯应该怎样去除茶垢  什么样的玻璃杯质量更好,行业资讯
  • 《东篱之下》多平台发售 治愈系自然建造体验
  • 打听同事工资被辞退?企业薪酬管理有权但不可过度任性
  • 胶布加一横,“F”变成“E” 司机变造车牌被罚1500元
  • 中世纪铁匠铺模拟经营游戏《铁匠大师》现已发售!
  • 填志愿如何巧用“冲稳保”策略?专家:做好“八个看”
推荐内容
  • 出行注意!四川多条高速因大雾天气关闭收费站
  • 9月1日施行!国家发改委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》印发
  • 目前房屋装修有几种风格
  • 《英雄无敌:上古纪元》新视频 新圣殿城镇和天使展示
  • 亚洲限定特典!《星舰铳犬》PS5&NS实体版 9月11日正式发售
  • 着力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 泉州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开放共享